著名法国汉学家Léon Vandermeersch 汪德迈先生昨天在巴黎离世

著名法国汉学家Léon Vandermeersch 汪德迈先生昨天在巴黎离世,享年93岁。


汪德迈1928年出生于法国,1945年就读于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习汉语与越南语,1948年获得汉语本科文凭,1950年获越南语本科文凭。同时就读于法国索邦大学,主攻哲学与法律,1951年获哲学硕士与法律学博士。1962年,获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硕士。1975年,以中国古代体制研究的论文获法国国家博士。


汪德迈曾赴香港大学,师从饶宗颐。曾在日本学习和工作,师从日本京都大学重泽俊郎、小川环树、吉川幸次郎,以及日本同志社大学内田智雄。曾在越南西贡和河内任中学教师。后受聘于法国远东学院,为越南河内大学西贡法学院研究员、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兼任河内路易·飞诺博物馆馆长。期间再返日本京都、香港任职。1960年代中期返回法国,历任埃克斯-普罗旺斯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讲师、教授,巴黎第七大学教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日佛会馆馆长、法国远东学院院长。已出版主要著作七部(法文版),发表论文百余篇。汪先生是法国汉语教学协会名誉会员。


汪德迈是著名法国汉学家,与法国大汉学家沙畹 Edouard Chavannes 和戴密微 Paul Demieville 一脉相传。他是欧洲第一个掌握甲骨文的学者,在传统法国汉学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国学、日本汉学和越南汉学的成果,并运用甲骨文考古学成果,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国儒学、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汉文化圈和中国文学的独特起源等进行了持之以恒的研究。汪德迈先生一直突出强调中国文字的独特性。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悼念 | 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教授逝世

转载

10月17日凌晨,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先生于法国高善医院(hôpital Cochin)因病逝世。

 李晓红 欧明俊 CCTSS Today

汪德迈先生一生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我们深切缅怀汪德迈先生其人其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Image

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1928-2021),法国著名汉学家。先生早年就读于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巴黎),先学习中文(1945-1948),后注册越南文(1947-1949),于1948年获得中文业士学位,1950年获得越南文业士学位(相当于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先生于巴黎大学(今索邦大学)分别于法学部注册法学、文学部注册哲学(1945年),1951年获巴黎大学哲学硕士与法学博士。1962年获得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硕士,提交研究中国法家思想的论文:《法家的形成——古代中国特有的政治哲学形成研究》。197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提交研究古代中国行政机构的论文:《中国古代政治结构与礼仪——王道》。先生先后师从法兰西学院汉学家戴密微(P.Demiéville)、谢和耐(J.Gernet)、日本京都大学吉川辛次郎 (Yoshokawa Kojirô)、小川环树(Ôgawa Tamaki)、重泽俊郎(Shigezawa Toshio)、香港大学饶宗颐、后重返京都日本同志社大学(Université Dôshisha), 师从内田智雄(Uchida Tomoo)等教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生曾在越南、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工作与从事研究。曾在越南西贡(1951-1955)和河内任中学教师(1955-1958), 于河内大学西贡分部法学系教授古罗马法。1956年被聘为河内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戴密微为其指导教师(同时兼任河内路易·飞诺博物馆馆长,1956-1958)。 自1955年起,先生先后在越南河内(1956—58年)、日本京都(1958—1961年)、香港(1962—1964年)、日本(1964—1965年)、巴黎(1965—1966年),连续任职10年(注解:指任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一职)。先生曾于1959-1961年赴日本京都留学。1966年,受普罗旺斯大学人文科学部吉雍(Bernard Guyon)委托,创办第一个法国外省大学的中文教学机构,讲授语言学、汉语文法(白话文)、中国历史等课(1966-1973)。随后先生受谢和耐先生(Jacques Gernet)之邀,担任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主任(1973—1979),初为副教授衔,后为教授。之后汪先生任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研究员(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简称 EPHE,1979—1993),1979-1993年间,在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教授儒家思想史、直至退休。历任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研究员,日佛会馆馆长,法国远东学院院长等职。1991年,先生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铭文与美文学院通讯院士。

先生的研究方位涵盖中国古代行政机构与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字学、儒家思想以及汉文化圈的新发展。已出版主要著作十部(法文版),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包括《新汉文化圈》(Le nouveau monde sinisé,1986)、《汉学研究》(Études sinologique, 1994,论文集)、《中国人的智慧》(Sagesses chinoises,1997)、《中国思想的两种原因:占卜术与表意文字》(Les deux raisons de la pensée chinoise, Divination et idéographie,2013)。已翻译为汉语的著作如下:《新汉文化圈》,陈彦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天》,与汤一介合著,岳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中国文化思想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金丝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跨文化中国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版)、《中国教给我们什么?》(金丝燕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中国文化探微》(由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编纂、刘洪一主编的《文明通鉴丛书》第一辑,近期将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等。另外,《汪德迈全集》(全十册),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策划,于2020年3月起陆续出版。

先生曾获法兰西学院儒莲奖(1980)、日本“勋二等瑞宝重光章”勋章(1990)、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8)、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奥马乐奖(2005)、法国国民教育学术军团勋章勋章(2007)、中国政府中华优秀图书特殊贡献奖(2016)、于北京获第五届“会林文化奖”(2019年1月18日)。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欧汉会第三届国际研讨会 “欧洲视角之汉语二语教学学科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发展” 会议延期通知 (第三号通知)

EACT-2021-Braga-Conference-Call-for-papers-No.-3-with-new-date-11-May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第十二届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年会通知(第1号)定稿[2021-4-22]

第十二届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年会通知(第1号)定稿2021-4-22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欧汉会秘书长孙琳教授在美国汉语教师协会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Ouhahnhui.sunlin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欧汉会第三届国际研讨会 “欧洲视角之汉语二语教学学科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发展” 第二号会议通知

欧洲汉语教学协会(EACT)在欧洲的不同国家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研讨会,旨在加强 欧洲全球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所关心的学术和学科问题,以促进汉语二语 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第一届研讨会于2017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二届研讨会于2019 年在都柏林举行。第三届研讨会将于2021年7月2日至3日在葡萄牙布拉加的米尼奥大学 举行。

本届国际研讨会由欧洲汉语教学协会和葡萄牙米尼奥大学主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会和澳门圣约翰大学合办, 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科英布拉大学 孔子学院协办。研讨会的主题为 欧洲视角之汉语二语教学学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 展,是继上届都柏林“汉语二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区域性和国际性”研讨会之后,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欧洲和世界各地汉语二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及对汉语二语 教学学科建设的影响和启迪,探索今后如何将学科建设得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届研讨会将在具有悠久传教士汉语教学传统的欧盟国家葡萄牙举办,研讨会希望能 借此深入挖掘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汉语二语教学传统和发展,通过回顾和研究早期 的汉语教学法、教材和语言教育观,探讨其对近、现代与当代汉语二语教学学科体系 之影响,对当今全球多元化环境中的汉语二语教学学科建设与实践进行反思与建言, 分享学术视角、交流学术成果。

研讨会将设学术委员会,对提交的论文提要进行匿名评审,入选论文将在相关的论坛 宣读(每个学术报告为20分钟,含问答时间)。

研讨会时间、地点与工作语言:

2021年7月2、3日, 米尼奥大学布拉加校区 (Brga, Campus de Gualtar, University of Minho. 距波尔图机场 Porto Airport 50分钟机场大巴车程,距里斯本3小时25分钟火车车程)。论 文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会议研讨主题:

  1. 欧洲各国的汉语教学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2. 欧洲传教士的汉语观和教学法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3. 跨文化视角下的欧洲及世界汉语二语教材史研究
  4. 学习动机与文化认同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各地汉语二语教学中的作用
  5. 欧洲汉语教学的早期文献、传教士、汉学家生平与影响之比较研究
  6. 欧洲与近代中国汉语二语教育的学术研究往来与相互影响
  7. 欧洲以外的世界各国与地区的汉语二语教学历史和学科建设研究
  8. 特别专题: 葡萄牙传教士江沙维教学法研究及澳门明清时期的书院对汉语教 学的影响(由米尼奥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办)

研讨会举办预案:

本届研讨会将根据疫情状况预备两套方案: 方案一: 现场与线上视频混合模式 方案二: 线上网络视频研讨会;

研讨会组委将在2021年5月上旬发出相关通知。

论文摘要提交要求:

1. 用MSWord文档,分两页:第一页写清摘要的议题和题目、2-3个关键词、作者 姓名、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含电子邮箱)。第二页为摘要正文(含题目),中 文字数在300 字左右,英文 400 词左右(A4 纸一页以内),中、英文均可,但请不 要写作者姓名。

2. 每人作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只可提交一篇论文摘要,同时还可作为非第一作 者合作提交另一篇摘要。
3. 请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发至 (dea@ilch.uminho.pt),本届研讨会不接受其它方式的投 稿,敬请谅解。

4. 会议注册可登录会议网站 http://cehum.ilch.uminho.pt/etac ,付费功能将于近期在 网站上开通。

研讨会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延迟至2021 年 3月 31 日 论文入选通知(电子邮件):延迟至2021 年 4 月 29 日 论文报告人确认参会并完成网上注册:2021年5 月 20日前 非论文报告人网上注册参会: 2021 年 5月 31 日前

参会费用:

研讨会注册费分两类,既非会员和会员两类。非会员现场参会注册费为100 欧元, 远程参会注册费为70欧元。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会员两种参会模式的注册费均为 25 欧元。 注册费包括会议材料、远程会议技术支持和茶歇。其它费用自理。

研讨会筹委秘书处: E-mail: dea@ilch.uminho.pt

欧洲汉语教学协会2021年国际研讨会第2号会议通知-最终版-4_18007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3. 题目:汉语二语教育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

题目:汉语二语教育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

1. 主持人: 周敏康,欧洲汉语教学副会长,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教授

2. 发言人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出版工作。曾在美国欧柏林学院、美国明德学院暑期中文学校、德国哥廷根大学、英国设菲尔德大学教授汉语。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教学理论、汉语语法和中文信息处理。主要著述有:《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技巧》(合著)、《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发表相关研究领域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编写汉语教材数种。
曾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系统研究”、“美国小学沉浸式汉语教学研究”、《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等。

3. 题目汉语二语教育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

4. 日期:11月3日

5. 时间: 北京时间20:00;伦敦时间12:00;纽约时间07:00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中国知网 – 欧汉会 |系列讲座 题目:建设华语教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观想与现实

建设华语教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观想与现实

主持人:孟柱亿,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前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

发言人:信世昌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科技研究所博士。目前担任台湾清华大学副校长、华语中心及国际博士学程华语教学组教授。他曾担任海外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包括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此外亦担任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之国际咨询顾问及香港大学中文教育外评委员。

研究专长包括:华语教学设计、远距教学、语言政策及华裔中文教育。他曾担任多个学会的会长并一直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辑委员,此外,他也出版了二十余套华语教材及学术专书,并主导筹划过二十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日期:10月27日

时间:北京时间20:00;伦敦时间12:00;纽约时间08:00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全球汉语二语教育”公益讲座进行中!

“全球汉语二语教育”公益讲座进行中!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全球汉语二语教育”公益讲座即将开播!

“全球汉语二语教育”公益讲座即将开播!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